首页 > 资质提升 > 项目分类

国家非遗文化与技艺传承志愿者项目

项目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承的文化瑰宝,是每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的精神烙印和文明 传承,彰显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生命力和厚积薄发的创造力。 同时,非遗文化和技艺也是民族自信、民族自尊的重要来源。保护非遗技艺,传承文化精粹,是社会公德和公益的应有之义。 

本项目将邀请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带领学生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学生将走进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对话非遗技艺大师。导师将带领学生了解景泰蓝历史发展、制作步骤等,使学生领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曹氏风筝传承人将带领学生掌握“扎、糊、绘、放”曹氏丰富四大制作工艺,在制作过程 中体会诗情画意的歌诀及浓郁的京城文化特色。项目中学生还将进行非遗志愿者工作培训,经过考核后上岗进行志愿者工作, 宣讲非遗文化保护传承重要意义,并通过志愿者活动浸润学生, 使其更见深刻理解并弘扬传统文化。



项目说明

参访稻香湖非遗科技城,非遗志愿者工作培训 

学生将参观稻香湖非遗科技城内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遗 传承人工作室,面对面对话非遗大师,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指导老师将进行志愿者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培训并发放场地讲解词。 

非遗技艺景泰蓝实践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为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 类之一。项目邀请到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亲自带领学生了 解景泰蓝文化,制作掐丝珐琅,学生将亲手体验点蓝工序。 

非遗技艺曹氏风筝实践 

“曹氏风筝”创始人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他在《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详细介绍了43种不同风筝造型,包括起放原理、扎糊技法、绘画要领等方面的诀窍,即“扎、糊、绘、放” 四大工艺。项目邀请曹氏风筝传承人为学生深入讲解曹氏风筝文化。学生将在导师指导下学习风筝制作的四大技艺,完成个人风筝作品。 

场馆讲解考核与非遗制作技艺传承考核 

学生将进行志愿者工作考核,在指导老师的评审下,语言表达准确连贯,表现自然大方的优秀学生将通过考核获得官方志愿者证书。 

志愿者工作实践 

通过志愿者工作考核的学生将进行志愿者工作实践,宣讲非遗文化技艺深厚历史底蕴及文化传承重要性,并通过项目收获志愿者实践学分。



项目收获

非遗技艺传承人导师亲笔签发的推荐信;

国家非遗文化与技艺传承志愿者项目证书;

独一无二的志愿者经历;

亲自参与国家非遗文化和技艺传承与宣传;

获得国家承认的志愿者学分;

获得为社会公益做出巨大贡献的机会。


导师介绍

吴老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文化传承人孔祥泽的入室弟子、曹雪芹风筝艺术文化传承人、北京市曹氏风筝工艺坊负责人。专注研究曹雪芹风筝艺术文化及制作技艺以及风筝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恢复。2011年作为主要组织及参与人员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风筝制作技艺。2014年6月,吴老师携带百余件中国传统风筝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文化艺术展览与交流,使中国风筝文化艺术走向了世界。

李老师

师从俞军,秦锡麟再传弟子,是极具潜力的青年艺术家,代表作《色釉民居》《清荷》《佛》《婴戏》等,斩获全国、省、市金银铜奖二十余项。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等。


蔚晟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粤ICP备20053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