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青少年北极科考队员们结束了北极圈内的辛苦科考活动,满载大量一手北极气候数据,开始了更严格和专业的数据分析和论文产出。
在“人类将失去北极”“北极熊正在消失”的舆论风暴中,队员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想要告诉大家,北极除了冰川和北极熊,还有更多值得守护的东西!
最近两天被“北极圈突破30度高温”“北极熊或在40年内灭绝”等消息刷屏。今年八月我有幸前往位于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去科考,我希望能提供一些信息,带大家认识真实的北极。
首先要感谢马老师全程给予我们的高能指导,从国内的气象知识科普
到奥斯陆大学内的科考主题立项
在科考船上传授极地气候知识的点点滴滴
到实际的数据采集操作
这一切都让我看到了北极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极地科考的辛苦和重大意义!
北极不仅有冰川还有植物
大家都觉得北极就是冰天雪地,杳无人烟,只有孤独的北极熊在苍茫中行走。然而这次我们的科考队有幸经历了北极的夏季,夏天的北极,其实与其他地方一样——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无茎蝇子草
Silene acaulis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干燥温暖有阳光普照的地方,广泛分布于北极冻原和高山地区,产自于亚欧大陆,北美洲。
簇绒虎耳草
Tufted Saxifrage
北极地区常见的植物 ,喜欢生长在北极地区有暗礁和砾石的地方。有多种颜色形态,大多分布于阿尔卑斯南部山区、挪威、冰岛、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
北极杨胡子
Eriophorum callithrix
学名为北极杨胡子,俗称北极棉,我们在朗伊尔城酒店外随处可见。属于北极地区莎草科。是迁移雪鹅和驯鹿的食物,产于欧洲,亚洲北部和北美洲。用手摸上去会觉得很舒服暖和。
仙女木
Dryas octopetala
为蔷薇科仙女木属植物,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高山地带和北极冻原。因为仙女木是寒冷时期标志的植物,所以也用仙女木来命名寒冷事件。
北极柳
Arctic willow
为杨柳科柳属的植物,这次去斯瓦尔巴群岛zoe营地,当地向导说北极柳是世界上最小的树。北极柳喜欢生长在高山冻原和北极冻土苔原,分布于欧洲,远东地区以及中国新疆。
以上几种是在北极最常见的植物,此外,特殊的纬度和气候,孕育了更多形态各异的花朵,随处可见,北极的夏天是五彩斑斓的。
北极的动物不仅只有北极熊
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arctic
北极驯鹿与其他地方的人驯鹿有所不同,北极驯鹿腿较短身体较胖,这样的体型能够帮助它们抵抗严冬。北极驯鹿冬天毛色接近白色,夏天则为灰褐色,每个季节的肤色都接近大地的颜色,这样不易被敌人发现。且夏天的体重比冬天重将近一倍。也有传言说北极驯鹿是从加拿大迁移而来,但在返回加拿大的途中冰雪融化,因此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定居。
北极驯鹿也十分可怜,它们都不会活太久,因为在它们体内存在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帮助它们消化食物,但在冬天恶劣的天气使驯鹿可能很长时间不能觅食,体内储存的消耗完以后,细菌没办法获得营养就会死去,等驯鹿在获得食物后没有细菌帮它消化,它也无法吸收。长时间没有吸收营养自然活不长。这也是很典型的物种间互利共生的例子。
海豹
Arctic Seals
海豹是北极熊最喜欢的食物。海豹生活在寒温带海洋中除了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在冰上,礁石外其余都在海中游泳觅食和嬉戏。海豹的食物为鱼及鱿鱼。
北极熊
Polar bear
北极熊是黑色的!我们肉眼看见的白色只是它的毛,北极熊的皮肤是黑色的。黑色的皮肤可以避免被晒伤。因为大量的黑色素可以避免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受到伤害。且北极熊是由棕熊进化而来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也是唯一一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熊。
北极熊捕食的时候喜欢采用“守株待兔”的方法,可以耐心等待几个小时,等到海豹一露头便一举捕获。由于全球变暖,大量浮冰融化,北极熊捕食海豹的地点机会减少,现在的北极熊已经开始吃其他食物,例如:鱼、海带……
北极燕鸥
Sterna paradisaea
我们在船上经常可以看见,有些时候在捕鱼,有些时候一飞而过。向导告诉我们这种海鸟喜欢啄高的地方,所以每次见到它们,需要把手举起来就可以避免它们啄自己的头部。
这次去到斯瓦尔巴群岛除了观察宏伟的冰川、体验极地徒步,还让我更全面的接触到了真实的北极。它同样是一个季节分明富有生息的地方,夏天的这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有地衣,有沼泽。穿越北冰洋的过程中会看见北极燕鸥在头顶翱翔,小须鲸在水中嬉戏,在山顶有驯鹿在觅食,还有可能看见北极熊在雪山上睡觉。
与我们认知中的荒凉和寒冷相比,北极其实是一个具有物种多样性的地方,守护北极的任务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艰巨得多。气候、植物、动物、人类是北极圈内不可分割的要素,守护北极其实也是去守护生态的平衡。
蔚晟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粤ICP备20053480号